校史簡介
簡要歷史沿革(創校 → 發展 → 現況)
50年代各地教育資源缺乏,為提供人民受教育的機會,政府鼓勵私人興學。天主教嘉義教區首任主教牛會卿有鑑於雲林地區的教育需求,順應斗六地方人士之要求,本著耶穌基督救世愛人的精神,在當時擔任斗六鎮長的吳開興先生(後為本校第一任家長會長)積極促成下,鎮公所秘書葉世珍先生(改制為斗六市後的第一任市長)協助完成價購虎溪里近30名地主私有土地約5公頃,提供為永久無償使用之校地,加上嘉義教區提供2公頃,總計7公頃校地,終於在長滿含羞草的荒地上,創辦了正心中學。建校經費大部分由羅馬教廷撥款與後來在虎尾若瑟醫院服務的畢耀遠神父(荷蘭籍)在美國募款10年所得,建校經費始有著落,終於民國50年完成建校大業。
創校第一年招收初中男生4班,計252人;第二年開始招收女生。首任校長郭藩神父即以全人教育作為正心中學的辦學理念,第二任校長吳友梅神父更認為學生若只會讀書而不會活用的話,將來能寄望他們能做什麼事?確認了「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在課程安排上堅持正常化教學,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歷史、地理、公民、體育、童訓、家政、音樂等,每一個科目都同等重要,沒有主、副科之分,堅持全人發展。民國57年奉准增設高中部,招收高一新生。同年,國中部班級數達23班,爾後因辦學成效佳,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優異,獲得極多家長的認同,國中部及高中部逐年增班。為接續雲林縣的中學音樂專業教育,避免學生面臨須跨縣市就讀的情況,於是在外界的請求下,也因吳友梅校長富有極高的音樂涵養及對音樂的喜好,答應此項請求,於民國79年成立國中部音樂班及美術班(稱為藝術才能班)。民國82年增設高中部音樂班。至民國85年增至全校69班的規模,人數達3347人。
近年來因受少子女化的影響,考量教職員與學生人數的合理規劃,本校於107年開始縮減國中部普通班班級數至齊班,藝才班仍維持音樂班及美術班各2班,110年開始縮減高中普通班班級數至身班。
108年因應新課綱實施,本校停招高中音樂班,但仍為有志於音樂專業發展的學生規劃音樂適性課程,以協助其持續精進。
校訓精神與辦學理念
本校校名「正心」取自《大學》八條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簡言之即為培養完美人格、修己治人的學問,希望在將「小孩」教育成「成熟的大人」。班級稱號「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期盼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養成優良品格,以「正心誠意」作為本校校訓,意指端正自己的內心,使其不偏離道德規範或真理,內心誠實無欺,言行與內心一致。
「正心」的發音近似「聖心」,象徵耶穌基督為救贖人類所展現的「神聖愛心」,以及聖母瑪利亞所代表的「慈母愛心」,這兩顆「聖心」是全人類所敬仰與感恩的對象,與教會所倡導的教育宗旨「敬天愛人」不謀而合。聖母瑪利亞為正心中學主保,因此選定12月8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為我們的校慶日,學校的英文名稱定為SACRED HEARTS HIGH SCHOOL。
校 歌
- 巍巍正心 靄靄雲林 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
- 修齊治平 茹古涵今 鍛鍊體魄 日新又新
- 弘我斯文 振我國魂 師生一致 捨己為群
- 止於至善 義德之暾 以光我校 以照乾坤
校務發展的特色
教育理念與校風
- 以《大學》八條目「正心誠意」為校訓,重視人格陶冶與道德實踐,培育能自我修養、關懷他人的學生。
- 強調「群育」與團體生活,透過宿舍制度與多樣團體活動,養成責任感、合作精神與領導力。
- 落實全人教育,結合 UNESCO「四大教育支柱」與 SEL(社會情緒學習五大面向),兼顧知識、能力與品格養成。
課程與學習
- 跨領域課程:結合數理、資訊、科技與人文領域,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能力。
- 英語與閱讀:國一注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每日早自習安排英文聽力訓練;國二暑假舉辦文學營,培養寫作與編輯能力。
- 多元選修:因應 108 課綱,開設多樣化課程,讓學生依興趣與志向規劃學習。
- 專業適性:停招高中音樂班後,仍提供音樂適性課程,協助有志音樂專業發展的學生持續精進。
- 獲准設置高中數理實驗班:113學年度申請高中數理實驗班獲國教署核准。
校園活動與傳統
- 群育活動:
- 國一新生生活營,幫助適應校園環境。
- 國二寒假華山露營,強調合作與體能挑戰。
- 國三日月潭團輔活動,進行生命教育與反思。
- 仁愛健行:全校傳統 25 公里健行,培養毅力與團隊精神。
- 社團活動:多元社團,鼓勵學生展現專長與興趣。
國際教育與交流
- 與新加坡立化中學、日本真岡西中學長期交流,持續深化友誼。
- 與日本京都共榮學園締結 MOU,展開師生交流。
- 建立跨國合作平台,讓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理解。
升學與成就
- 近年大學升學成果亮眼,每年均有多位學生錄取醫學系,及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政大等頂尖大學。
- 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參與競賽與專題研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與生涯規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