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知】教育部重申應督導所屬,落實學校運動教練之管理,並依相關法令執行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作業,俾健全學校運動訓練環境,維護學生權益

主旨:重申請貴局(府、校)應督導所屬,落實學校運動教練之管理,並依相關法令執行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作業,俾健全學校運動訓練環境,維護學生權益,詳如說明,請查照辦理。

說明: 

 一、「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業經本部於110年7月30日修正發布在案,有關專任運動教練之消極資格、解聘、停聘、不續聘及其通報、資訊之蒐集、查詢、處理、利用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條文及規定,請持續督導所屬,應依「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及「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落實進行教練之管理。

 二、除前揭專任運動教練法規外,不論其為學校編制內專任運動教練,或為其他方式進用或運用之運動教練,依所涉事由之查處,分別說明如下:

 (一)如涉及對學生疑有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時,學校均應確實依「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及本部相關函釋規定,進行校安通報、調查及處理(調查期間應依規定停聘),並依其調查結果及決議,適用各該人員之相關法令或管理規範,辦理後續懲處、解聘、停聘、不續聘及不適任人員通報等事宜。

 (二)如涉及對學生疑有不當管教或體罰事件時,查本部所訂「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運動教練為準用對象,爰應依學校所定相關輔導與管教學生實施要點調查處理,並依其查處情形及結果,適用各該人員之相關法令或管理規範,辦理後續懲處、解聘、停聘、不續聘及不適任人員通報等事宜。

 三、為確保學校對於校園內其他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之運動教練,善盡管理之責,凡學校以聘書或契約聘任或進用,或以支給鐘點費、短期或臨時兼任、協助、支援、家長會或後援會經費給薪等方式運用之教練,均應事前循校內程序報經同意,並由學校與該等人員訂定契約或約定書,載明其職責內容及消極資格等事項,俾加強管理,說明如下:

 (一)於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該等人員前,學校應確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7條之1及「涉性別事件之學校不適任人員通報資訊蒐集及查詢處理利用辦法」規定,至「各教育場域不適任人員通報及查詢系統」進行查詢;於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該等人員後,應依規定定期至該系統查詢。

 (二)學校應於前揭契約或約定書中,納入明訂下列義務及消極資格:

 1、建議納入教練義務如下:

 (1)教練應遵守教育法令,及學校相關規定及紀律,維護校譽。

 (2)教練於推動或協助學校運動選手之培訓時,應保障選手(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

 (3)教練於輔導或管教選手(學生)時,應引導其適性發展並發展其健全人格;使選手(學生)不受任何體罰,並避免選手(學生)身心受侵害。

 2、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為教練;已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者,學校應予解聘、免職、終止契約關係或終止運用關係,並視涉犯情節及調查結果,學校應辦理通報、資訊之蒐集及查詢:

 (1)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3條第1項各款、「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第15條第1項各款、「教師法」第14條第1項各款及第19條第1項第1款情形、「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7條之1第1項第1款、第3項前段情形之一。

 (2)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4條第1項各款情形、「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第16條第1項各款情形、「教師法」第15條第1項各款、第19條第1項第2款情形、「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7條之1第1項第2款、第3項後段情形之一,於該議決1年至4年期間。

 (3)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7條第1項情形、「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第18條第1項情形、「教師法」第18條第1項情形之一,於該終局停聘6個月至3年期間。

 四、學校運動教練如有違反前揭法令或聘(契)約規定,經調查屬實者,除應視情節輕重,納入考核、懲處或予以停聘、解聘或不續聘及通報作業外,另如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第5條消極資格情事之一者,請備文通報本部予以撤銷證照。

辦法: